發表這篇文章之前
我不停在想這樣的發言會不會太偏激,立場會不會太主觀
但這真的是我很想要告訴所有人的事情
--
今天我遇見了一個好久不見的朋友
大學念的是化學系,
她說,她不想念研究所,
但系上90%的人都要考研究所
她不知道應該怎麼做
我的直覺反應就是:那就不要考阿!做你喜歡做的事情!
她說:蛤,但大家都問我,我不研究所出來要幹嘛?
我反問:你想要做什麼呢?
她說:我想當獸醫,但怎麼可能考得上...
我說:為甚麼考不上?如果是你喜歡的事情,一定考得上對吧?
--
我不是第一次在扮演鼓勵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角色
我一直佷樂意做這樣的工作,
但最讓我擔心的,
是台灣的年輕人已經失去了實踐夢想的勇氣了
真的讓我鼓起勇氣寫出想法的是這篇文章
“六、七年級生,你為何不生氣?“ (by Career總編輯 臧聲遠)
全文詳見此
臧聲遠在文章中指出
年輕人失去夢想的勇氣
我認為,台灣年輕世代最深的隱憂,並非草莓族現象--如果草莓族意味著和職場需求脫節的話--而是恰好完全相反,在於他們向現實就業壓力集體投降,失去了夢想的勇氣,不敢再為理想去冒險,只想找一份安穩能糊口的工作,徹底庸俗化、現實化、短淺化。
--
在斯禮蘭卡,我遇見一個熱情十足的女孩
她說她非常想要看看這個世界,運用自己的英文專長,幫助偏遠地區的小孩
三個月後,她在印度跟我say Hello
在印度,我遇見一個中國女孩
在大三時毅然決然休學到斯禮蘭卡工作
只因斯禮蘭卡總會邀請她擔任青年業務開發部門副會長
她覺得機會難得,就去了
7月的會議上,台灣總會的青年業務開發部門副會長大聲疾呼:
“世界很大!不要把自己侷限住了!“
--
讓年輕人活在希望之國
我非常推崇村上龍的《希望之國》這部小說,扉頁開頭第一句話就寫道:「這裡 (日本)五花八門什麼都有,就是沒有希望……」書中描繪日本經濟持續沈淪, 年輕人的生涯道路崩壞,從小被教導的「考進一流的學校,進一流的公司做事」,完全失去了意義,因為即使一流企業,也在拚命裁員,而學校也不能再為年輕人做 什麼了。這終於演變成中學生大規模集體棄學,青少年用自己的方法尋找出路。其中一個叫做ASUNARO的團體,透過網路操縱日本金融,攫取驚人財富後,帶 領數十萬名青少年集體遷居北海道,在那裡建立他們的烏托邦獨立王國。【(因此這本書的全名是《希望之國的Exodus(出埃及記)》】
(by Career總編輯 臧聲遠)
希望有天,台灣也可以走出22K
給這些有夢想的年輕人多一點機會;
希望有天,年輕人不會因為怕找不到工作
而失去追逐夢想的勇氣
希望有天
台灣也是希望之國
留言列表